医疗护航、健身赋能,我市织密健康防护网——
助市民开启科学减重新体验
记者 李弋戈
近日,在市中医医院减重门诊,医生为轻度肥胖的市民进行针灸治疗。 记者 熊峰 摄
随着国家“体重管理年”活动的深入推进,“国家喊你减肥”“多家医院开设减重门诊”“多地医院减重门诊接诊人数上升”等话题近期频频冲上热搜。减肥,正从个人行为逐渐转变成社会公共议题。近日,记者多方走访发现,从医疗到健身,我市不断加密健康防护网,引导市民树立科学减重理念。
4月25日一早,汉中市中医医院减重门诊内已有不少市民前来咨询科学减重方案,38岁的市民汤先生便是其中之一。由于近期工作繁忙、生活不规律,加之应酬多,汤先生比原来胖了10多斤。
身高178厘米的他,身着宽松外套和深色牛仔裤,从视觉上看并不胖。站上人体成分分析仪后,结果很快显示在仪器屏幕上:体重87.6公斤,身体质量指数(BMI)27.14,体脂率25.1%。
“按照现在肥胖诊断标准,汤先生属于轻度肥胖。”该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徐朝荣结合汤先生的工作、生活和饮食情况,通过针灸、耳穴压豆疗法、服用药物和饮食干预相结合的方式,为他量身定制了减脂增肌方案。
记者从市爱卫办了解到,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是身体质量指数(简称BMI指数),这也是判断全身性肥胖的标准。计算公式为BMI=2体重(kg)÷身高(m)。对于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BMI指数在18.5≤BMI<24区间属于体重正常,大于或小于这个区间都不健康。24≤BMI<28为超重,BMI≥28则是肥胖。肥胖属于疾病,超重处于肥胖前期,两者都是引发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减肥不是最终目的,健康才是终极追求。通过一段时间与减重门诊患者的对接,我们发现公众对科学减重认知不足是阻碍科学减重的最大问题。很多人认为肥胖是营养过剩,但事实恰恰相反,体重超标的人大多是热量摄入过多、饮食结构不合理的营养不良。”徐朝荣介绍,近期减重门诊接诊人数越来越多,这说明广大市民的健康意识正在提升。肥胖不仅是体型问题,更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密切相关。该医院采用针灸、埋线、膳食和运动指导等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科学减重方案。对于重度肥胖或者肥胖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医院还将联合内分泌科、心血管科、中医科等科室共同服务,携手发挥“1+1>2”的效果。
管住嘴,迈开腿。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体重管理的关键。4月25日13时,位于汉台区风景路的麒麟健身中心内,已有不少市民在健身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科学训练。
市民何阳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收获显著,“之前医生建议我控制内脏脂肪,我就每周来健身房锻炼3次,还有‘减脂搭子’互相督促,体重从91公斤减到80公斤,体脂率从32%降到了26%。”他的教练张鑫博告诉记者,近期该健身房新增会员中,超半数以减脂为目标。通过体脂分析制定课程,搭配APP打卡监督,学员平均减重效果提升30%。
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我市将按照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等16个部门印发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以及体重管理指导原则,联合教育、体育等部门,在学校、企事业单位推广健康饮食和科学运动,并积极指导医疗机构开设体重管理门诊,为群众提供专业的体重管理建议和医疗服务。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科长宋佩丽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关注青少年群体的体重干预。通过加强校园健康教育,推广合理膳食与科学运动,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推动“健康体重”理念融入居民健康管理全过程,使科学减重成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为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