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里的“山海情”

——通州与镇巴对口协作侧记

2025年05月01日 要闻 文章字数:1447 文章浏览数:


 

通讯员 张越


  4月25日至28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施骁毅率历年通州援派镇巴干部人才代表一行14人,带着对镇巴人民的深厚感情,不远千里赴镇巴开展“重返镇巴行”活动。他们先后前往兴隆镇、渔渡镇、长岭镇和黎坝镇,实地感受镇巴近年来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状况。回到第二故乡,干部人才代表们表示既感动又感慨,更多感受到了镇巴发展的迅速。
  “我仍清晰记得,2019年我初到镇巴时,这里山路蜿蜒曲折,交通极为不便,常常要在颠簸的山路上耗费数小时,遇到恶劣天气,道路受阻更是家常便饭。现在西镇高速和星子山隧道的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车程,交通的改善更是带动了镇巴的产业发展,像镇巴腊肉、高山茶叶等,如今走出大山,也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在镇巴支医帮助中医医院开展新型微创手术的通州区中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刘杨感慨道。
  今年是通州与镇巴对口协作的第九个年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通州与镇巴,一个位于江苏南通,一个地处陕西汉中,虽相隔千里,却因东西部协作紧密相连,共同书写着一段动人的合作篇章。自2017年结对以来,通州区先后选派8名党政干部和127名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到镇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对口支援工作,为镇巴县教育、医疗、农业、文旅事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两地从人才、资金、民生、产业等多方面深度协作,全方位发力,为镇巴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让两地人民的心越靠越近。
  2017年10月,首批通州挂职干部吴建均、陈永刚来到镇巴。他们的到来,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山万水的脱贫攻坚之旅。当时,脱贫攻坚正处于最关键时期,他们深入调研,挖掘通州与镇巴产业的共通点,利用通州家纺之乡的优势,突破性的在当地发展蚕桑业。经过他们的努力,现在镇巴已经拥有蚕桑企业53家,桑园4万亩,年产值达10亿元。他们还引进通州企业睿博电子在镇巴设立社区工厂,提供就业岗位近百人,人均增收2万元。同时,他们利用苏陕资金,支持建设通组路1946公里,学校17所,医院(卫生院)8所,大幅改善了本地基础设施水平。
  2021年在镇巴支医,帮助镇巴县中医院创立皮肤科的通州区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陆小萍,在重返中医院时说:“中医院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医疗设备配置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医院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医疗环境与硬件设施显著提升,引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完善了医疗服务体系,这为当地民众带来了极大便利,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优质的皮肤疾病诊疗服务。”通州区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杨爱民填补了镇巴白内障治疗的空白,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专家……一批批江苏专家的到来,切实增强了镇巴县医务人员的学习意识,转变了服务理念,逐步带动和提高了镇巴医疗技术水平,让山区百姓真切地享受到苏陕合作带来的阳光雨露。
  同样,教育领域也在“对口协作”的惠泽下遍地生花,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陆云锋在支教的14个月的时间,走遍镇巴全县19个乡镇,走进中小学课堂,听课、评课200余节次,开设专题讲座10余次,培养教科研人员20余人,与山里的老师们共研教育教学之策,共商教育改革之道,推动了本地课堂教学改革。教育“组团式”帮扶工作以来,通州帮扶教师牵头组建联合教研平台10个、学科教学团队13个、“名师工作室”7个,培养省市“骨干教师”23名,打造全市优势学科2个,全省高水平示范专业2个,镇巴中学2024年高考一本上线率达51.09%,实现建校以来本校清北录取零的突破;镇巴县职业中学2024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较去年净增10人,增长2.12%。
  从黄海之滨到秦巴山区,通州与镇巴跨越千里的携手同行,是新时代东西部协作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