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矛盾解决在一线

——佛坪大河坝镇“三下”工作法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2025年04月02日 法治 文章字数:1326 文章浏览数:

通讯员 王蒙


  近年来,佛坪县大河坝镇扎实践行“三下”工作法,重点在“十个一”上下功夫,逐步形成了基层党组织全面加强、村民法治意识日渐浓厚、基层治理井然有序、村风民风淳朴向上的良好氛围。
  

下访察民情 情况在一线掌握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制,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开展“大走访、大宣传、大化解、大提升”活动,发挥镇村11个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阵地作用,坚持横向排查与纵向排查、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对重大节假日、敏感时期和矛盾纠纷多发季节,实行重点排查、重点跟踪监控、及时调解。遵循“矛盾不上交、责任不推卸”的原则,发挥村干部、基层调解组织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适时收集矛盾纠纷信息情报,做好阶段性研判和情况分析掌控,因地制宜,采取现场调解、进村入户调解、田间地头调解等方式,节约当事人经济开支,立足一般纠纷基层在一线解决,复杂疑难纠纷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解决,重大热点难点问题逐级上报联合相关部门调处解决,做到一般纠纷不出村、复杂纠纷不出镇。2024年以来,共计入户走访排查1000余户,掌握一线情况,为群众办实事135件,切实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下联找对策 问题在一线解决


  坚持思路往下倾,依靠群众的智慧找思路方法,问计于民。按照就近原则,将全镇323名党员嵌入54个网格中,由党员带头,联合网格员对排查出的矛盾进行化解。根据矛盾纠纷的复杂难易程度,该镇推行四级调解制度,对群众之间发生的吵架等小纠纷,由党员和网格员进行调解;对一般纠纷,由村党支部参与调解;对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经济争议等易激化为民转刑的重大纠纷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纠纷,由镇党委组织协调相关部门、站所进行调解;对突出的矛盾纠纷,建立包案调处机制,明确包案领导、工作组和化解时限。2024年以来,该镇共化解各类矛盾28起,调处率 100%,涉及赔偿金额 76.8万元。
  

下沉解难题 作风在一线转变


  坚持身子往下蹲,在一线实地及时解决群众困难和难题,执政为民。发扬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作风,发动当地的道德楷模、乡贤能人、老支书、老党员、毕业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群体,联合镇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基层法庭等到群众中去,通过群众座谈会、发放宣传单、农村大喇叭、标语横幅、微信群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矛盾纠纷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法律法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等,倡导群众遵纪守法、弘扬良好的乡风民俗,培育自尊自信、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制作发放《干群连心卡》,公布主要领导电话,承诺待办事项24小时内有回音,用实际行动融入群众,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和信心。
  围绕移民小区基层治理,联建功能型党支部,建立警务室,划分党员责任区,设置楼栋长,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落实公益岗人员,为移民群众做好服务保障、法律援助工作。在防汛防滑期间,发挥网格员、网格长作用,排查风险隐患,转移受威胁群众,化解矛盾纠纷,为群众办实事。建立诉前调解机制,发挥综治中心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不断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开展“明理、感恩、诚信、自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弘六德、展六美、建设静美佛坪”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好媳妇、五好家庭孝德典型评选等活动,弘扬清风正气,涵养群众道德修养,营造邻里和谐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