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育财源 旅游绘富景

——留坝县助农增收侧记

2024年11月08日 要闻 文章字数:2557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邬正鹏 通讯员 齐勇


  数据,既是奔跑的见证,又是腾跃的方向。
  前3季度,留坝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9%、7.9%,增速全市排名第1和第2位。这背后是一个个旅游新业态的培育壮大,为消费市场按下“升温快进键”,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是一家家辐射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留坝百姓走上富裕之路;是一个个技能培训“金钥匙”,打开了就业大门,促进该县家门口务工人数占全部劳动力人数超过50%。
  

林下经济做优做强,稳固增收基本盘


  好山好水出好药。
  该县猪苓、西洋参等中药材一直是致富当地一方百姓、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主导产业。今年,该县夯实优质药材底盘,稳固猪苓种植面积,扩大淫羊藿等高附加值药材种植面积,提升定价权,对抗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让药材真正变“药财”。
  11月4日,记者走进留侯镇桃园铺村中药材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即将采收的淫羊藿。该基地负责人刘斌高兴地为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基地药材种植面积700余亩,今年淫羊藿、猪苓等价格行情好,净赚80万元没问题,我们还与周边14户农户签订了药材订单保底收购协议。同时,在我们基地干一天活可收入140元,这样药农们可以同步增收。”正在基地提供科技服务的留坝县农技中心副主任韩彦斌接过话茬说:“好药更要有好价。以前药农们大多是零散种植,随行就市没有议价权,收益不稳定。近两年,我们通过龙头带动规模化种植,建成了多个标准化、规模化的种植基地,既方便管理又保证了药材质量和效益。”
  该县狠抓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打造“有机、绿色、道地”品牌形象,推动中药材产业向“优质优价”转型。通过召开猪苓西洋参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邀请专家学者为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问诊把脉。将西洋参等9种中药材纳入药食同源目录,让产品叫得响、卖得好。持续培育壮大土鸡、土猪、食用菌、中蜂、板栗、中药材等林下经济产业带,新建300亩以上林下中药材示范基地24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建成各类产业基地210个,培育产业大户253户,示范引领带动周边农户自主发展林下中药材1.19万亩,推动小农户有效对接大市场,使林下经济走上了“规模化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快车道,带动全县100%的脱贫户和86.2%的农户在产业链上受益。
  

民宿经济遍地开花,开辟致富新赛道


  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旅游业作为该县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今年的成绩单格外亮眼——全县累计接待游客和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0.73%、30.25%,上榜“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民宿创新案例获中国文旅创新大奖;楼房沟民宿入选首批全国新民宿精品案例并获得汉中首批民宿服务“四钻”认证;火烧店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成功,这背后是该县文旅产品的丰富供给、文旅宣传的创新实践和民宿经济的蓬勃发展。
  该县文旅局副局长梁玮琪介绍,今年的文旅产品呈现井喷之势,登山节、音乐节、露营节、“秦岭之夜·遇见留坝”沉浸式演艺、“秦岭星光秀·紫柏小剧场”、山地半程马拉松等活动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创新推出张良形象IP等系列文创产品受到游客喜爱。同时,文旅宣传呈现星火燎原之势,通过网络达人引流,短视频播放量超1000万次;在紫柏山开展英仙座流星雨观测慢直播,观看量超7000万次;邀请北京语言大学40余名留学生在留坝开展下田耕作、拉锯制梳、唱乡音、爬秦岭、走栈道、赛足球等沉浸式旅游,让留坝美誉度走向国际化;加强与知名旅行社合作,吸引团队游客超1万人;抖音“这里不是新疆,这里是陕西留坝”“陕西有个阿勒泰”等相关话题曝光量超3亿次。旅游的快速发展催生着该县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今年新发展民宿181家、提升农家乐122家、培训管家306名、带动创业1833人,户均增收1600元。
  该县留侯镇营盘村村民向莹以前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在家照顾老人孩子,没有固定收入。随着营盘村运动休闲小镇足球青训中心和国际滑雪场、狮子沟牧场等热门景点的爆火,她发现虽然周边开办的民宿越来越多,但每年7、8月小镇住宿还是一房难求。2021年她将自己家的房子改建成民宿“南山里”,前来住宿的游客越来越多,家庭收入也越来越高。
  在加速做强旅游主打产品的同时,该县持续开辟旅游新赛道。以森林康养赋能生态旅游,创建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1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个,森林康养人家3个;在主干道沿线建设180个院落打卡小场景,涵盖传统文化展示、农耕体验、手工艺制作、品茶吧、咖啡驿站等差异化小众场景,不仅有“乡土味”,更添了“潮范儿”,促进游客深度游玩。
  “乡村旅游火爆带动周边农户自产的蔬菜、腊肉、干豇豆等山野特产和手工艺品俏销。”梁玮琪说,这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技能培训精准对接,拓宽就业新渠道


  一技在手,就业不愁。该县“创青春”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获得者、返乡创业青年刘露对此感触颇深:“刚回到留坝的那几年创业之路很艰辛,作为新手小白走了一些弯路,好在有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各种创业培训帮助加上竞赛的历练,收获了很多创业经验,去年转型为民宿运营策划师,收入水涨船高。虽然现在我已经开始带徒弟了,但是每次县上举办的各类技能培训我都会参加,这些培训真的是干货满满。”
  今年以来,该县组建创新创业大赛和新业态项目孵化专班,成功孵化项目10个,用好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政策工具,直接扶持创业165人,带动就业584人。该县还重点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返乡农民工、脱贫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在家门口靠技能增收。
  “过去一些村民农闲时想就业却苦于没有一技之长,而民宿等行业却在急需用人时,一时找不到熟手,进而造成劳动力资源闲置和企业用工困难并存的现象。我们一方面通过开展针对性职业培训,如中式烹调、民宿管理、药材种植和乡村工艺等,助力村民由‘劳工’升级为‘技工’,另一方面搭建新型就业平台,开通全市首家零工之家微信群和小程序,让零工、散工全天候享受就业指导服务。”该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何浩打开微信群给记者介绍,“目前群里有1100余人,微信视频号每天下午4时准时直播,及时发布用工需求,做到‘五个快’,即招聘信息和求职信息收集快、用工信息发布快、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沟通快、用工和管理联动快、用工结果反馈快,通过高效满足用工方和求职方诉求,实现人力资源的精准匹配。”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县累计培训劳动力454人、高素质职业农民124人、乡村运营人才233人、非遗传承人75人、民宿管家216人,8976名农村劳动力在县内实现就业。